知客号 好词好句分享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励志句子

励志句子

大观帖卷一【王羲之大观帖原文及译文】

清心 2025-03-24 08:05:54 励志句子

王羲之大观帖原文及译文

王羲之大观帖原文及译文:原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代表作品《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古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兰亭序、二谢帖、丧乱帖、干呕帖、大观帖、十七帖等。兰亭序: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其突出之处就是章法自然,气韵生动。第六至第八卷同样以“历代名臣法帖”为题,但特别选录了晋右将军王羲之的书法珍品,令人瞩目。而第第十卷则专为晋中书令王献之的墨宝所设,进一步提升了卷帙的丰富性和艺术价值。

大观帖的体例

每一卷的结尾,均可见“大观三年正月一日(1109年)奉圣旨摹勒上石”的楷书落款,以及卷首的标题、书家名衔,皆出自蔡京的手笔,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每块帖版的细节也精心记录,包括卷数、版数和刻工姓名,尽显考究。《大观帖》仍如《阁帖》分为十卷。第一卷:题为“历代帝王法帖”,收入从汉章帝到陈永阳王共18位帝王的法书。第二卷至第四卷:皆题为“历代名臣法帖”,收入从后汉车骑将军崔子王至唐太子太师柳公权共67位名臣的法书。《大观帖》在明清两代通过反复翻刻化身千作为书法范本的名家法书得以走向民间,笼罩累世书风的经典范式也随之确立。除了直接与书画创作相关的活对历代法书名画的鉴藏也是宋徽宗艺术生涯的重要部分。徽宗及其内府的书画鉴藏活动成果,被结集为《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鸭头丸帖》,宋时曾刻入《淳化阁帖》第十及《大观帖》第这两种丛帖按刻帖体例均不加刻跋文。又《淳化阁帖》刻于淳化三年(992年),《大观帖》刻于大观三年(1109年),因移装宋高宗赞语的时间必晚于其所书年代1140年,两帖自然也不可能先行预刻。

古今法书第一-入手一套《大观帖》

早就知道,号称古今法书第一的《大观帖》,它是由蔡京所编撰的,涉及党争,所以里边没有黄庭坚和苏东坡。但编撰者为大书家,皇家勑令,制作又极精良,故有如此赫赫威名。宋代在书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法帖的刊刻。宋太宗承袭宋太祖,偃武修文,也想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所发展,故他讲究刻帖。宋淳化992年(三年)宋太宗出秘阁所藏历代法书,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标明法帖,摹勒于枣木板上,共分十卷,拓赐大臣一本,其后不复赐。后板毁于火。王羲之名帖有《大观帖》、《姨母帖》、《哀祸帖》、《十七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等,具体如下:《大观帖》大观帖(NotesofDaguanPeriod),中国北宋官刻丛帖。刻帖工作由龙大渊主持,蔡京奉旨书写帖内的款识标题。因刻于徽宗大观三年正月,世人遂称之为《大观帖》。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

大观帖体例

《淳化阁帖》、《大观帖》等,内中多收王羲王献之书法,是以真迹亦或摹本为底本刻木刻石,无法详考。由宋至清,丛帖更多。至书于绢上及纸上的摹本约有三十余帖,大多藏于国内外(多在日本)博物馆、美术馆,部分为私人收藏,传世羲之书法精品,多在其中。《绛帖》,因刻于绛州而得名,是宋太宗淳化年间的尚书郎潘师旦在家乡绛州摹刻勒石而成的,《绛帖》与《淳化阁帖》《大观帖》《汝帖》并称为「”全国四大名帖”,刚一问世就受到书法家、收藏家的青睐。这部名帖的作者,叫潘师旦。《大观帖》在明清两代通过反复翻刻化身千万,作为书法范本的名家法书得以走向民间,笼罩累世书风的经典范式也随之确立。除了直接与书画创作相关的活动,对历代法书名画的鉴藏也是宋徽宗艺术生涯的重要部分。徽宗及其内府的书画鉴藏活动成果,被结集为《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

王羲之大观帖先练哪卷好

王羲之大观帖先练《大观帖》六卷好。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直接先从《大观帖》卷六开始练好,在学习王羲之草书时,全面系统地学习,那么就应临写《大观帖》卷卷七和卷八的王羲之行草书专卷。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书谱》是流传至今的最接近王羲之草书的古人真迹,字数多,从前至后的风格跨度也足够大,是学习王羲之草书的最好门径。如果有临习《书谱》真迹的经验,再临摹王羲之的草书刻帖如《十七帖》、《大观帖》八卷,会感到得心应手、事半功倍。第五卷名为“历代诸家占法帖”,收录了仓颉、夏禹等16位人物的古法帖,如同前四卷的补充资料,丰富了书法的多样性。第六至第八卷同样以“历代名臣法帖”为题,但特别选录了晋右将军王羲之的书法珍品,令人瞩目。而第第十卷则专为晋中书令王献之的墨宝所设,进一步提升了卷帙的丰富性和艺术价值。《十七帖》《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快雪时晴帖》王羲之行书,纸本墨迹。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请在社交媒体上关注我们的账号,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