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经典)
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经典
《洛神赋十三行》是他传世的小楷名作之《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植的散文名篇,王献之非常喜欢书写这篇赋文,但现存的仅有从“嬉”字至“飞”字的13行,共计250余字。据说,宋代的《洛神赋》墨迹有两本,分别是晋麻笺本和唐硬黄纸本。王献之,字子敬,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子,自幼便以才名出众。据唐人张怀瓘所述,他的书法风格独特,如风行雨散,流畅于草书,开张于行书,章法体势中展现出风流韵味,尤其在突破父辈朴厚风格,追求自然、超逸和妍美方面,成就斐然。他的小楷杰作《洛神赋十三行》便是这一转变的典型代表。在书法艺术的瑰宝中,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犹如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精湛的小楷技艺,为我们揭示了东晋时期书法艺术的高峰。这部作品,原为魏国文学巨匠曹植的名篇《洛神赋》的墨宝,曾书写在珍贵的麻笺之上,但历经岁月洗礼,到了唐宋时期已难觅其全貌,只剩下了十三行的珍贵片段。王献之(344—,字子敬,小字官奴。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年少即负盛名。唐张怀瓘说:“(王献之书)若风行雨散,流便于草,开张于行,章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
高清碑帖丨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高清欣赏: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玉版原石这部珍贵的艺术瑰宝,晋代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玉版原石,尺寸为纵2厘米x横8厘米,现珍藏于首都博物馆中。这部作品堪称王献之小楷的杰出代表,由他亲笔书写,共十三行,总计二百五十字,原作写于麻笺,历经宋朝损毁。通过《洛神赋十三行》,我们得以窥见王献之楷书技艺的显著提升:他成功摆脱了隶书的影子,字形由横变纵,笔画间透露出的不再是隶书的刚健,而是楷书的端庄与成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境界。作为东晋时期书法大师王献之的杰出代表作,《洛神赋十三行》以其精美的小楷书法闻名于世。这部作品原为曹植的《洛神赋》手稿,书写在麻笺之上,可惜历经岁月变迁,至唐宋时期已遭受严重损毁,甚至遗失了大部分。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仅存十三行,所以这个碑帖在书法界就被称为《十三行》,虚和简静,灵秀流美。被称为是小楷极则,小楷书法中的一个经典。钟繇的《宣示表》、皇象的《急就章》、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黄庭经》与《十七帖》,以及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中秋帖》与《伯远帖》,皆为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尽显书家风骨。
王献之洛神赋全文
洛神赋原文: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第三段写“余”非常爱慕洛神,她实在太好既识礼仪又善言辞,虽已向她表达了真情,赠以信物,有了约却担心受欺骗,极言爱慕之深。第四段写洛神为“群王”之诚所感后的情状。第五段“恨人神之道殊”以下二句,是此赋的寄意之所在。第六段,写别后“余”对洛神的思念。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到了南宋和元明时期,一些剧作家又将其搬上了舞台,汪道昆的《陈思王悲生洛水》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出。至于历代作家以此为题材,见咏于诗词歌赋者,则更是多得难以数计。满心希望洛神能再次出现,就不顾一切地驾着轻舟逆流而上。行舟于悠长的洛水以至忘了回归,思恋之情却绵绵不断,以至整夜心绪难平无法入睡。我不得已命仆夫备马就车,踏上向东回返的道路,但当手执马缰,举鞭欲策之时,却又怅然若失,徘徊依恋,无法离去。
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美学
与钟、王楷书的厚重朴茂相比,《洛神赋十三行》更显清爽健利,优雅秀逸,线条妍丽流美,点画均匀纤细,质感强烈,被誉为“精丽绝伦”。在笔画方面,横画长而倾斜,顺锋轻顿,行笔均匀,如“晋”、“甫”等字。竖画则以长竖为典型,起笔轻顿,收笔或圆润或挺直,如“神”、“佩”字。《洛神赋十三行》是晋代书法家王献之的小楷杰作,以其独特的书法美学特质著称。其用笔技巧外拓,笔势自在挥洒,兼具内敛与奔放,形成了一种凝神静气的力量美,展现出劲健而优雅的风采。康有为曾赞叹,王献之的提笔内敛、顿笔外拓的技巧,使得字形雄浑而强健。用笔。《洛神赋十三行》最突出的用笔特征是外拓,在挥运之中敛放自如,敛中有放,使点画更力晚得凝神静气,劲美健朗,奕奕动人。康有为说:“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洛神赋十三行》做到了这一点。王献之所书的《洛神赋》(十三行)以其卓越的体态和笔触展现出了独特的风格。杨宾在《铁函斋书号》中赞誉其字的秀劲园润,认为在小楷领域中无人能出其右。这部刻帖中的楷书,字形已摒弃隶书痕迹,由横势转向纵势,标志着王献之书法技艺的成熟与蜕变,堪称楷书的典范之作。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请在社交媒体上关注我们的账号,获取更多信息。
- 上一篇:山东快书武松赶会[武松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