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客号 好词好句分享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短句

短句

逸周书

清心 2025-03-23 00:56:33 短句

逸周书清代校正情况

流传至今的《逸周书》版本有十几种,其中元代至正十四年嘉兴路学宫刊本被认为是最古老的,但获取不易。在《四部丛刊初编》中收录的是明代嘉靖年间四明章檗的刊本。清代乾隆时期,卢文弨整合多个版本进行校刊,这就是著名的抱经堂本,被誉为“最佳”版本。由于《逸周书》部分内容及思想与儒家道德理论相违背,其书迄清代一直不甚为人所重,故乏精校,版本文字脱误严重。今传世本有十余种,以元至正十四年嘉兴路学宫刊本为最古,但不易得。《四部丛刊初编》所收为明嘉靖间四明章檗刊本。他的学术成果丰富,著有《考经集解》、《逸周书注补正》、《顾职方年谱》、《子书考》、《金石识小录》和《郑堂札记》等,其中《郑堂札记》等作品至今仍然存世。周中孚以目录学家和藏书家的身份备受推崇,他专注于目录学的研究,对古籍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逸周书》七十篇,《序》一篇,旧分十卷,实存五十九篇。就其内容而言,涉及礼兵戎,有史有训诂,有政有说教。其书以“史”文为主,确实又“杂”,后世归入“杂史类”,是有道理的。刘向题为“周时诰誓号令也”,《汉书·艺文志》题为“周史记”,大体反映了该书的性质。

《逸周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逸周书》被后世学者确认为先秦时期的古籍,其性质与《尚书》相似,主要收录了周代的诰誓、先辞命的记言史篇。该书的内容覆盖了从周文王和武王时期,直到春秋后期的灵王和景王时期的历史事件。《逸周书》共有70篇,其中11篇只有篇目而无内容,全书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礼军事及训诫等,具有历史价值。关于其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晋武帝时期从汲冢发现,另一种是古已有之。该书在历史上曾被司马迁、郑玄等学者称为“周书”,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首次使用“逸周书”这一称呼。经后代学者考定为先秦古籍,与《尚书》相类,是一部周时诰誓先辞命的记言性史书。记事上起周文、武王,下至春秋后期的灵王、景王。其中不少事实,可以和《史记》、《礼记》、《周记》等典籍中的记载相互印证。《皇门》篇则被认为是周公执政时的重要训诫文献。该研究还指出,《逸周书》的制度和思想特征呈现出战国时期的鲜明烙印,这一发现对理解古代社会有重要价值。许多观点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证明了其研究的严谨性和深度。

逸周书主要内容是什么

记事上起周文、武王,下至春秋后期的灵王、景王。其中不少事实,可以和《史记》、《礼记》、《周记》等典籍中的记载相互印证。如《克殷》所载周武王待首于太白事及《度邑》、《作各售》所载周分建洛邑等,皆是研究周史的重要史料。第一编主要涉及《逸周书》的源流考辨,包括对原生形态和成书问题的探究,以及对晋人整理和流传情况的研究。章节详细讨论了《月令》和《世俘》篇等个案。编语部分引导读者进入下一部分。《逸周书》是一部古代文献,其编撰始于战国时期。经过后人的补充和改编,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版本。这部书的内容丰富,涉及了政治、哲学等多个方面,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资料。《逸周书》之所以能够作为信史,是因为它记录了许多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帝王世纪》是一部详细叙述自三皇到汉魏时期世系、年代及历史事迹的著作,资料广泛采自经传图纬及诸子百家的典籍,弥补了《史记》和两《汉书》中的某些遗漏,内容丰富,对于历史研究极具参考价值。《逸周书》则是一部深入探究周民族历史的实录,特别注重记载圣君贤臣的言行。

逸周书原文及译文

逸周书原文及译文如下:凡民生而有好有恶。小得其所好则喜,大得其所好则乐;小遭其所恶则忧,大遭其所恶则哀。凡民之所好恶,生物是好,死物是恶。民,至有好而不让,不从其所好,必犯法元以事上。民,至有恶而不让,不去其所恶,必犯法无以事上。“无转其信,虽危不动。贞信以昭,其乃得人。”出自《逸周书-大戒》原文:无转其信,虽危不动。贞信以昭,其乃得人。上危而转,下乃不亲。释义:不要转变对于下属的诚信,(这样)即使危难臣下也不动摇。坚定而诚心的招引,才能得人才的鼎力相助。主上遇到危险而动摇,臣下就不会亲近他。建安哀辞,惟伟长差善,《行女》一篇,时有恻怛。及潘岳继作,实踵其美。观其虑善辞变,情洞悲苦,碰坦叙事如传;结言摹《诗》,促节四言,鲜有缓句;故能义直而文婉,体旧而趣新,《金鹿》、《泽兰》莫之或继也。译文:《逸周书·谥法》中说:“年纪很小死了的就叫哀。不要改变诚信,即使危难也不动摇,贞信昭著,才能得人鼎力相助。《逸周书--大戒》大意是:不要改变诚信,即使危难也不动摇。贞信昭著,才能得人鼎力相助。

逸周书三训是哪三训

逸周书三训是《度训》《命训》《常训》。《逸周书》中“三训”,即《度训》《命训》《常训》,它们均以“训”名,同讲为政牧民之道,性质相同,文气相类,内容相贯,其成书时间应该大致接近。《逸周书·序》说:“昔在文王,商纣并立,困于虐政,将弘道以弼无道,作《度训》。第二编,篇章讲义部分,分别解析了《逸周书》中的《三训》、《大武》、《文儆》和《皇门》等篇章,深入解读其中的思想和内容。第三编,制度考证部分,深入研究《逸周书》所反映的商货币和粮食赈济等制度,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内容,如“三吏”、“什伍”和郡县制度等。《逸周书》内容庞杂,各篇体例不尽一致,性质亦有不同。《逸周书》的篇日,前人多用解”字,如《度训解第、《命训解第……。朱右曾氏云:“某某解第几”,此孔晁所目也。所以朱右曾的校本就全不用“解”字。现存《逸周书》最早的注本当是晋孔晁注。在现有五十九篇中,有孔注者四十二篇,无注者十七篇。《逸周常训》"九德忠、敬、柔、和、固、贞、顺。"九德解释“简而廉”:平易近又坚持原则。“刚而塞”:做事主动坚又有节制。“强而义”:能力强,又能协调好关系。“乱而敬”:处事公平而持重。“扰而毅”:耐心随顺,又极其果敢。“直而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逸周书概况

关于《逸周书》的现有版本,全书一共包含十卷内容,其中正文部分有七十篇。令人遗憾的是,有十一篇篇章虽然在目录中列出,但实际内容缺失,未能保存下来。另外,有四十二篇篇章则得到了晋五经博士孔晁的注释,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每篇的标题后都附带了“解”字,以示区分。此外,《逸周书》也是一部类似《尚书》的史籍。孔子编着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都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二书体现了早期历史散文的特征。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据《逸周书》记载:“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入夏三月川泽不网罟,以成鱼鳖之长。”就是春天禁止上山砍伐树木,夏天禁止到湖泊捕捞鱼鳖,保护森林,保护水产资源。婚姻与继承制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尚书》、《春秋》、《国语》、《战国策》等重要历史散文著作。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的阶段、特征及《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重要的哲理散文;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其《离骚》、《九歌》、《九章》等楚辞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等。

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与我们分享您的经验。